您现在的位置:中国高考信息网 > 高考资讯 > 经验技巧

高考考试语文诗歌鉴赏的答卷方法

来源:www.dwfjzx.com 2025-09-10

经验技巧

  高考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答卷方法  1、抓诗眼、抓意象、明意境  1.诗眼 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,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。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、一个词,一般是动词、形容词。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,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,使诗歌生动形象,境界全出。  2.意象 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、所示之物,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、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。  古诗词中的意象总是是约定俗成,有规律可循的,比如: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;月亮代表思乡之情;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。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,如马致远的《秋思》就创造了11个意象,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。  3.意境  意境是文静作品中和谐、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,渗透着作者含蓄、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。出色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备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。诗歌意境(情景)关系总是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、触景生情、情景交融。意境特征有:慷慨悲壮、雄浑苍劲、恬淡自然、雄浑壮观、悲壮苍凉、孤独冷寂等等。可见,抓住这几个重点处,大家就能穿越语言屏障,飞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,走进诗的艺术境界,解诗答卷。  2、学会古诗词入门知识  诗歌分为古体诗(又称古风)、今体诗(又称格律诗)。  古体诗:包含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,也包含今体诗出现未来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。歌、行、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。如岑参的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、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、李白的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。  今体诗:分为律诗、绝句。律诗每首八句,有五律(五字)、七律(七字)。首联(1、二句)、颔联(3、四句)、颈联(5、六句)、尾联(7、八句),颔联、颈联需要对仗。绝句每首四句,有五绝(五字)、七绝(七字),2、4、6、八句押韵,首句可押可不押,一般押平声韵,一韵到底。   词: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,时尚于中唐,进步于晚唐与五代,收获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。词又称长短句(句子字数不等、长短不一)、诗余(由诗歌进步而来)。依据词的长短,词又分单调(也叫小令,一般觉得58字以内)、中调(一般分上下阙,58|96字)、长调(96字以上,三阙以上)。词有词牌,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。  曲:即散曲,分为小令、套数。是宋金时期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。曲与词的最大不一样,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,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,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。3、把握不一样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,古诗词可分为写景(抒情)诗、记事(咏怀)诗、咏史(怀古)诗、咏物(言志)诗、田园(山水)诗、边塞(征战)诗等等。   写景诗: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,毋须多说。  咏怀诗:叙事抒怀,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,抒写个人的恨别、怀远、思乡、离愁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。如王勃的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、杜甫的《春望》。  咏史诗: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,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,以史咏怀,以史诵人,以史治史,以史喻今。如陶渊明、刘禹锡、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。   咏物诗:特点是托物言志。这种古诗中的物多具备特定意义的意象。如桃花象征美人、牡丹寄寓富贵、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,不一样的意象有不一样的内蕴。  山水田园诗: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,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,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。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,主要有王维、孟浩然、储光羲、常建等。  边塞诗: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,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,最高收获为高适、岑参、王昌龄、王之涣。  3、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 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、塑造形象与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点。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,王维的诗诗中有画,李白的诗豪放飘逸,杜甫的诗沉郁顿挫。 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。  1.诗歌流派:现实主义、浪漫主义  现实主义:倡导客观地察看现实生活,精准细腻地描写现实,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。源头:《诗经》;代表作家:杜甫、白居易、陆游等。   浪漫主义:擅长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,用热情奔放的语言、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、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。源头:《楚辞》;代表作家:屈原、李白、李贺、龚自珍等。  2.词的流派:   豪放派、婉约派豪放派:气势磅礴,格调高昂,意境雄浑,感情激荡。代表人物:苏轼、辛弃疾。  婉约派:笔调柔和,感情细腻,委婉缠绵,韵味深远。代表人物:刘永、姜夔、秦观、李清照。  高考考试语文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 比拟  刘勰在《文心雕龙》一书中说:比拟就是或喻于声,或方于貌,或拟于心,或譬于事。这类在大家前面列举的诗词中,便有很多例证。比拟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手法,就是拟人化:以物拟人,或以人拟物。前者如徐志摩的《再别康桥》:轻轻的我走了,/正如我轻轻的来;/我轻轻的招手,/作别西天的云彩。/那河畔的金柳,/是夕阳中的新娘;/波光里的艳影,/在我的心里荡漾。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。以人拟物的,如,洛夫的《由于风的原故》:我的心意/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/稍有暧昧之处/势所难免/由于风的原故/以整生的爱/点燃一盏灯/我是火/随时可能熄灭/由于风的原故。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,把我比作灯火。当然,归根结底,实质还是拟人。  夸张  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,仿佛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,以引起读者的看重和联想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(《赠汪伦》)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(《望庐山瀑布》),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,虽然并不是事实真相,但他所塑造的形象,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点,表达了诗人的激情,读者不但可以同意,而且能信服,非常惊喜。然而这种夸张,需要是艺术的、美的,不可以过于荒诞,或太实、太俗。打油诗是市井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。如,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打油诗:一朵棉花打个包/压得卡车头儿翘/头儿翘,三尺高/仿佛一门高射炮。读后却反而使人感觉虚假,产生不出美的感觉。  借代  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。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,但又有所不同,区别在于: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、可见的;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,一方较为抽象,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,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、突出,以引发读者的联想。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,给感情以衣裳,给声音以彩色,使流逝变幻者凝形。 塑造诗歌形象,不仅能够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,还可以运用听觉、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,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,做到有声有色,生动新颖。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,僧推月下门,但又感觉用僧敲月下门亦可。到底是推还是敲,他拿不定主意,便用手作推敲状,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,此人乃大文豪韩愈,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,贾岛据实相告,韩愈沉思良久,说还是用敲字较好。由于敲有声音,在深山月夜,有1、二记敲门声,便致使那种情景活起来,也更看上去环境的寂静了。前述《枫桥夜泊》的乌啼和钟声,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。还有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中的音乐描写,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,更是十分逼真,异常精彩!现代的如黄河浪的《晨曲》:还有那尊礁石/在固执地倾听/风声雨声涛声以外/隐隐约约的/黎明/灵泉寺的晨钟/恰似鼓山涌泉的/悠远回话/淡淡淡淡的敲落/几颗疏星/而涨红花冠的/雄劲的鸡鸣/仿佛越海而来/啼亮一天朝霞/如潮涌。这首诗也写得非常不错。所以大家假如学会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,那将为诗歌创作发展一个愈加广阔的范围。无论是比拟、夸张或借代,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察看,融入我们的情感,加以大胆的想象,甚至幻想。可以如此说,无论是浪漫派也好,写实派也好,没想象(幻想),便不成其为诗人。譬如,以豪放著称的李白,固然想象丰富,诗风雄奇,而以写实著称的杜甫,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(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)和香雾云鬟湿,清辉玉臂寒。何时倚虚幌,双照泪痕乾。(《月夜》)等等浮想联翩的佳作。  高考考试语文古诗文背诵方法  1、理解记忆法。理解是记忆的首要条件,要记住一首诗,就先要弄懂诗中每一句的含意。在知道全诗层次大意的基础上,反复地读几遍,印象就深了。不然,对诗意一知半解或层次不清,记忆就慢,即便暂时记住了,也会非常快又忘掉。  2、形象背诵法。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是一首好诗的标志。因此,假如大家能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,使一首诗所反映的画面在头脑中再现出来,记忆就会愈加牢靠,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。  3、专注背诵法。注意力集中是提升记忆的重点。因此,最好给自己限定时间,规定数目,按慢读快读特快的程序,迫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,如此,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深刻,记忆成效就好。  4、抓头字背诵法。背诵时常有这样的情况,一些本来记得非常熟的诗,忽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。这个时候假如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(或词),就会非常快地接上。这说明每句诗的领头字,都具备诱发思维、帮助记忆有哪些用途。所以,要下功夫尽量将它记牢。  5、接力式背诵法。在背诵古诗时,用接力竞赛的形式,几个同学在一块,你说上句,我接下句,并不断轮换同学间的背句次序。如此,就会在兴味盎然的游戏中熟记全诗。  除选择合适的办法促进记忆以外,还要依据遗忘规律定时进行复习,加深巩固记忆。  除此之外,学生自总结自己背诵的经验和办法。根据遗忘的规律准时巩固。把握记忆的黄金时间,早起后和晚睡前。篇幅较长的诗篇,按内容分成几个小节,逐段背记。

热点专题

  • 2019高考考试数学大题的最好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
  • 高考考试数学“基本不等式”例题及解题方法

[]2018高考考试总复习:

[]高考考试语文复习:文